前言
電子垃圾(Waste from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,WEEE)又稱電子廢棄物,廣義的理解認為,除了各種廢舊電腦、通信設備、家用電器,以及被淘汰的精密電子儀器儀表等之外,還包括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不合格產品及其零部件、邊角余料和維修過程中產生的報廢品及廢棄零部件等[1]。
電子垃圾產生的污染主要來自非正規處理的過程中。例如分布于中國廣東貴嶼鎮、浙江臺州市等地的小作坊,在拆解電子垃圾獲得電阻、電容后如果隨意丟棄,污染物會隨著雨水沖刷而進入土壤和水體,從而造成污染;如果不丟棄但進行焚燒處理,會產生有毒有害氣體污染大氣進而對人體產生傷害;在進行拆解之后,有的作坊進行酸洗處理以獲得貴重金屬,這過程中產生的酸性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勢必造成水體污染。因此,為了人類的健康和環境的保護,對于電子垃圾的科學管理十分重要。世界每年產生的電子垃圾大概以4000t的速度增長,各國對待電子垃圾的管理對策不盡相同,也直接影響對環境的污染與否。西方發達國家在電子廢棄物回收利用領域起步較早,并取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。中國在處理電子垃圾的過程中也頒布實施了一系列法令措施,隨著環保觀念日益的深入人心,也取得了一些成效。本文通過對比中國與各個發達國家在電子垃圾方面的回收管理對策,以借鑒各國的經驗,達到環境保護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