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由江蘇海州發展集團主辦的“悟空智算”首批國產算力點亮儀式在連云港市順利舉行。活動中,江蘇海州發展集團有限公司、上海氦川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了“環衛大模型”產品,這標志著環衛行業智能化升級邁入了一個新的里程碑。根據智研咨詢發布的《2024-2030年中國環衛行業競爭戰略分析及市場需求預測報告》,中國環衛服務市場正快速增長,2023年市場規模已達2739.2億元,并預計到2025年將增至3200億元。而環衛智能體在環衛市場替代規模將近達到千億級,由此涌現新的企業上市和行業整合。一個區縣級的環衛營收有上千萬左右由智能體替代,復制到全國3000多個區縣市場,盈利規模巨大。氦川科技的“環衛大模型”通過整合環衛行業數據、業務模型和智能體技術,實現了對環衛作業流程的全面優化,能夠將環衛工人、清掃車、無人機等環衛作業中的生產要素轉化為智能體,通過虛實映射、統籌調度、自主協同的作業方式,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個體生產力的大幅提升。
01
引領智慧環衛升級為環衛智能體
智慧環衛經過多年的發展,已經擴展到包括清掃保潔、垃圾收運、綠化養護和設備維護等多個領域。它涉及環衛工人、大型環衛設備、無人清掃車、無人機等多種設備,涵蓋了人、車、事、務四個核心生產要素。然而其技術發展仍停留在信息管理、業務模型和傳統算法模型,尚未實現更深層次的技術突破。隨著大模型和智能體技術的發展,氦川科技致力于將傳統的智慧環衛系統升級為環衛智能體。核心理念是通過物聯網、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,實現萬物互聯互通互融,將環衛工人、清掃車、無人機等環衛作業中的生產要素轉化為虛擬智能體,通過虛實映射、統籌調度、自主協同的作業方式,使其從傳統作業模式到新型智能體模式的轉變,以更加精細和智能的方式實現環衛管理和決策的智慧化。
而環衛大模型則相當于這些環衛智能體的“大腦”,是一個將所有環衛智能體整合調度、協同作業的平臺。為了提升在實際環衛場景中應用的能力,氦川科技從基座模型選擇、行業數據支撐、環衛知識能力增強、環衛任務能力增強、環衛智能體能力增強這五個方面來加強環衛大模型的建設。
氦川科技的環衛大模型在基座大模型的基礎上,針對行業特定場景進行訓練、調優以及迭代;收集全國性、地方性及環衛系統特有的語料,分別對其進行SFT微調訓練及RAG訓練,以增強特定領域知識,從而全面提升模型在環衛知識處理方面的能力。
02
多圖譜多級聯推理增強環衛任務能力
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的技術背景下,業界目前主要依賴知識圖譜來提供問答服務。而為了更有效地應對環衛領域的實際業務挑戰,我們構建了多個不同維度的圖譜,如環衛知識、生產關系、感性思緒、理性決策圖譜等,通過多圖多級推理增強任務的專業性與確定性。比如,在環衛智能體作業過程中,無人車在清掃非機動車道時發現一塊無法處理的較大體積障礙物,將根據物體特征在環衛知識圖譜中查詢其材質、易碎程度、推薦的清理工具等;在生產關系圖譜中獲取同班組的智能體列表,并篩選出合適作業的成員;依據感性思緒圖譜,排查狀態不佳的環衛工人;通過多輪交互迭代,確定可調度的潛在智能體,最終根據理性決策圖譜,選定合適的智能體執行任務,同時向物理世界中的實體發送作業通知。
03
多樣化后訓練增強環衛智能體能力
智能體的核心能力包括規劃、工具、記憶、推理、進化能力以及多智能體之間的協同能力,這些能力構成了智能體運作的基礎。為了適應環衛行業的具體作業流程,我們需要強化這些能力,特別是針對環衛場景中產生的實際數據。通過收集數據、構建樣本并進行訓練,來提升智能體在環衛領域的應用效能。
在沙箱實驗中,氦川科技成功構建了一個包含一個場站、三個班組、兩輛無人清掃車和40名環衛工人的模擬環境。通過這一實驗,我們初步實現了環衛智能體之間的交互溝通和協同作業,能夠實時監控環衛場景的變化,建立了動態任務分配、人機協同清掃以及智能決策流程,并有效統籌調度環衛工人與無人車,優化作業效率和響應速度。這為即將在連云港開展的,真實環境下的環衛智能體實驗項目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氦川科技的“環衛大模型”不僅是技術的突破,更是對環衛行業未來發展方向的一次大膽探索。
信息來源:氦川科技smart@caues.cn@智慧環衛聯盟